歲時節令【端午節】 端午節可說是現存的重要節慶中,歷史最悠久的節日(相傳已兩千多年),端午節別名又稱做「端午」、「端陽」、「重五」,相傳在戰國時代,屈原「以忠被讒,見疏於懷王,投汨羅江以死」,後人便在五月五日繫粽子投江以弔祭他,感懷屈原的忠誠。故事流傳至今,屈原的冤屈似乎已遭世人的遺忘,反而在每年農曆五月初五端午佳節時,有賽龍舟、掛艾草、飲雄黃酒、吃粽子等習俗的傳承,而粽子也變成約定俗成的應節食物。
另外,為了為了驅除厄運,端午節時可見住家門口都掛菖蒲和艾草,以及「鍾馗」的畫像,成人飲雄黃酒,並讓小孩身配香包,這些物品據說都有避邪,保平安的作用。而台灣的「打午時水」的風俗,亦即汲取端午節中午的井水,據說有治病的療效,此外,若能在正午時將雞蛋直立起來,表示來年會有好運道。(了解端午其他相關習俗)
端午如何祭拜神明:
準備三牲、飯、菜(六碗、十碗、十二碗皆可),水果、清茶、酒各三杯,棕子、粿與各式糕餅,拜祭神明時用天金、壽金、高錢、刈金、福金或用環保金紙之雙龍、雙鳳寶衣、天金、壽金各三張(敬拜祖先則用)九金、九銀各參萬金元三張,與更衣、白錢三張(因習俗不同,亦各有所異)。
今年的端午在國歷的五月三十一日,農曆則為五月五日,今日宜祭祀、嫁娶、開市、納財、栽種、安葬;不宜安床。
桃花何時開 均衡飲食造就好身材 選對象的小建議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