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尾牙的由來
在傳統習俗中,有些商家在每個月逢初二、十六日就以牲醴、金紙祭祀土地公祈求財源滾滾、大發利市,這種祭祀稱之為「作牙」,而農曆的二月二日俗稱為「頭牙」,因為農曆的十二月十六日是一年的最後一次作牙因此就被稱為「尾牙」了,而在尾牙這一天祭祀土地公(福德正神)的祭典可說是最為盛大的了。
在以往各行各業中只有做生意、工商界才有這種「尾牙」習俗,其他行業幾乎不舉行,而此種祭拜儀式多在商店門口擺設香案祭拜土地公,祭祀後當晚老闆與員工之間也會有個交流的活動即為「吃尾牙」;在以往尾牙除了是老闆犒賞員工一年來辛勞的努力、打拼之外,也另外有一個意義就是決定是否繼續雇用某員工,據說按一般習俗,尾牙宴上重要的主食「白斬雞」,假如老闆將要解聘任何員工,則會以雞頭相向,假如說被免職的不只一個人就會拿執筷子夾起雞頭分別朝向將被「辭頭路」的員工,而凡是被尾牙雞頭所指的員工,則表示明年請另謀高就,這種暗喻方式令勞資雙方心照不宣。
台灣俗諺:「吃尾牙面憂憂;吃頭牙撚嘴鬚」,意謂的就是尾牙宴事關工作去留,因此員工赴宴時總是提心吊膽,面帶憂容,但頭牙宴代表職位已獲得慰留,故能歡喜從容,可見得尾牙的意義卻實令員工感到不安,這種毋須口頭辭退也不必書面通知,據說就是台灣民間傳統的免職風俗,不過現今仍遵行此法的企業已是少數,如今每年年終的「尾牙」早已經成為業界裡最為員工期待的日子,除了慰勞員工一年來的辛勞,企業也多了許多回饋,如抽尾牙禮物、抽獎等活動。
台灣的宗教慶典、歲時節令都是家人團圓,親友歡聚,唯有尾牙是純屬工作同仁聯誼聚會的節日,且平時由於階級的差別,長官與都屬、老板與員工鮮有同桌共食的機會,唯有牙祭餐敘特別是年終尾牙,老闆與員工之間可以藉機共聚酬謝辛勞,顯見尾牙知重要性,尾牙習俗直到目前已經頗為普遍流傳,且早已不僅限於工商業者,其他各業也都比照舉行,所宴請對象則擴充為生意上往來的廠商、客戶甚至政府官員、民意代表,而尾牙聚餐也未必訂在十二月十六日,這種使尾牙成為一項例行性的交際應酬,許多公司老闆則會在這段期間都必須忙於赴宴到處應酬,因此早已和傳統尾牙決定員工去留、酬謝同仁辛努的原始用意已相去甚遠了。
【拜拜習俗】送神日 工作上的小建議 我的事業落在什麼星
|
|
|
|
 |
|
|
|
|
|
|
|
|
|
|
|
我要祈福 |
|
|
|
|
|
|
|
|
|
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