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【節氣】大寒、小寒
小寒:
在節氣來說通常是在國曆的一月五日或六日,古時侯有對小寒解釋為:『冷氣積久而為寒,小者未至於極也』,也因為時節還沒有到最冷的階段,所以只稱「小寒」,而大陸方面向來有『雁北鄉<向>,鵲始巢,雉鴝<鳴>』,意思是說若冬季結束時,雁鳥就會飛往北方,萬物也開始活動起來了,而真正迎接春季來臨,而因為通常小寒都在農曆十二月份,因此整個十二月通稱為「臘月」,古代的臘月和「獵」通稱,因此人們每逢在農曆十二月所獵補的動物都會用來祭祀以祈福避災。
農曆十二月又稱臘月,『臘』通獵,在中國遠古時期原是一種祭祀習俗,因為每逢農曆十二月,人們會有將獵捕到的動物用來祭祀,以祈福避災;故在十二月初八時民間通常有吃「臘八粥」的習俗,將將糯米、桂圓、荔枝乾、蓮子、紅棗、粟子、杏仁、花生仁等熬成甜粥用來祭佛祭祖(該天亦是釋迦牟尼佛道之日)並餽贈親友,古時侯也有「冬寒雨四散,春寒雨若泉」這句諺語,意思是說:冬天氣候寒冷不會下雨;要等到春寒料峭的時節,才會開始下雨的意思。
大寒:
這個節氣是一年歲時節令當中最冷的日子,甚至比小寒還要冷,所以叫做「大寒」,古時侯有此諺語:「大寒小寒冷成一團」。可見這兩節氣是一年中最冷的,又有人說:「大寒見三白,農人衣食足」。這是說在大寒天裡,最好是常常下雪,就可把蝗蟲幼蟲殺光了,來年就不會鬧蟲災,當然豐收就有希望。(三白就是說下三場大雪)害蟲不作怪農作物豐收有望,農民就可以豐衣足食了;另外一種說法就是:「大寒不寒,人畜不安」。意思是,大寒日如果天氣不寒冷,人民和畜牲都會多災多難、多病痛,因此由來可見大寒在節氣中佔的重大意義,另外又有古諺:「大寒日怕南風起,當天最忌下雨時」,這表示從前的農村,都很重視大寒日的天氣,農人認為大寒日吹北風天氣冷,來年就是大豐年,如果吹南風天氣暖,就會欠豐收,要是當天下雨,可就不是好兆頭,來年可能氣候不正常,農田就要遭殃了。
今年的流年如何呢 財氣方位解說 如何增加我的桃花緣
|
|
|
|
 |
|
|
|
|
|
|
|
|
|
|
|
我要祈福 |
|
|
|
|
|
|
|
|
|
|
|